热搜词

珠宝市场真假难辨,消费者如何擦亮火眼金睛?~

来源:网络 2021-02-19

珠宝,自古以来便代表着尊贵与奢华,如今更是承载着现代人的身份认同与情感寄托。然而,国内珠宝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满心欢喜,花费不菲的价格,稍不注意买到的“耀眼璀璨”的珠宝,却有可能是假冒仿冒产品。

假冒伪劣“横行”,知名品牌也遭殃

现今在珠宝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现象频频发生。去年6月上旬,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专项监督抽查发现,11批次产品存在以假充真的问题。一些不法商家用廉价塑料假冒琥珀,用玻璃、大理石假冒和田玉,用玻璃或石英岩玉假冒水晶。

去年11月中旬,广州白云警方破获了一起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假冒珠宝商品案。捣毁一个售假窝点,涉案金额近500万元。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某珠宝品牌授权书,入驻直播平台商城成为商家。

大品牌的珠宝饰品因其品牌信誉及在产品质量上有保证,而成为消费者购买珠宝时的首选。但市面上存在数量众多的山寨小作坊,它们仿造、假冒知名品牌产品等违法现象十分猖獗。前阵子就爆出,有不法分子抄袭仿冒香港四大珠宝品牌之一六福珠宝原创的「风生水起风车黄金摆件」,该仿造品虽然外观相似,但无论货品造工,甚至包装盒的质量均十分差劣,成色及重量亦难以确定。不法分子鱼目混珠,致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利益受损。

不仅如此,2019年9月,深圳一公司生产销售假冒品牌珠宝,涉案金额3亿余元。数额之大令人咋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折射出的现象是,中国每年数以万吨计的假冒伪劣珠宝流通上市。

假货泛滥,最受伤的还是消费者

仿造、假冒、劣质的珠宝首饰在市场上泛滥,首先受害的是广大无辜的消费者,他们为行业乱象直接买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顾客,看到小红书、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推广的各种“金光璀璨”的珠宝首饰,或者被各路高颜值网红“晒同款”的热潮所迷惑,忍不住就剁了手。殊不知,这些首饰却是一些标着“高端定制”字样的“同款”珠宝,或者是由来路不明的小工厂仿冒,实际价值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其次,从长远来看,假货泛滥伤害的是消费者对中国珠宝行业的信心。大多数消费者缺少珠宝专业知识,对珠宝品质的鉴别能力较低,选购时为了避坑,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品牌。当一些仿冒大品牌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会便会陷入真假难辨的困扰中。而某些品牌也在欺诈消费者时,消费者就会渐渐对整个行业失去信心。一旦整个消费群体失去信心,那么这将会给中国珠宝行业带来难以逆转的负面打击。

商家依法维权,消费者更需擦亮眼

令人欣慰的是,执法部门正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上述涉案3亿元的制假售假珠宝案嫌疑人去年于印尼被捕,并被警方押解回上海。执法部门的举措,极大地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的气焰。

另外,不少珠宝品牌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在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面对不法分子抄袭仿冒行为,另一四大品牌周大福珠宝不时针对其专利产品被不法分子仿造、销售近似的产品情况下发出声明,称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的权利。而六福珠宝就上述仿「金风车」事件亦于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其原创产品皆有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保证,并将依法维护品牌及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网友纷纷转发点赞,表示支持原创,支持维护品牌合法权益,谴责抄袭仿冒违法行为,可见大众对于珠宝市场假冒伪劣等现象深恶痛绝!

除了政府和商家的努力之外,消费者也要提升珠宝首饰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在购买前要了解珠宝的品牌信誉情况,多查找相关资料。选购时要保持理性,不要陷入低价陷阱。购买时要看商品标签、鉴定证书是否一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亦要留意是否提供足够售前及售后服务,留意销售商取得的认证资格。付款后一定要索取并妥善保存好发票或者销售小票,一旦发生侵权情况,要及时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以及行业投诉站投诉,必要时也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展开全部↓]
关键字: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热门游戏
返回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