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你们还记得嘿客吗?

Chasel F S 2015年05月23日

为什么嘿客就没什么动静了呢?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哈丽怒尔 2015年05月25日

最近听说的,顺丰打算把“嘿客”变为“顺丰家”,先在上海和深圳的两家店试点。听说这件事情,我才想起来,“嘿客”这玩意儿居然还活着。

我有生之年,迄今为止,只去过一次嘿客。这件事情纯属意外,只是因为等吃饭的时候,小朋友跑到它们店里玩去了。我跟过去,才发现有这家店。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卖血压计的地方。真是蛮诡异的店面的。狭窄的店面,几个高脚凳,几台电脑,两三个——姑且称为——服务员,没别人了。店里,黑麻麻,一点也不亮堂。感觉,这种晴天,这种样光线的地方生意,很有可能不好。然后我才发现,这里是嘿客。

“嘿客”是顺丰一厢情愿的战略。

它的一个功能是成为顺丰优选的落地的地方。但但我愿意在顺丰优选买,却不愿意在嘿客里买。而且它其实没什么增值服务的。收快递么,我们小区小卖店就可以帮忙收快递,1块钱1份。我觉得很方便。而且它们什么快递公司的快递都收。,水电煤气费,我要么是银行卡绑定,要么是直接支付宝……总之,只有大妈和大叔们才会拿着单子去便利店缴费。不过,你看,大妈和大叔们很少有人会在交水电煤气费的时候,顺便坐到电脑前,买点生鲜。他们更愿意去菜场。

而生鲜,说起来,真伤感。 就是顺丰优选的优势啊。就算它引入了顺丰卖家,生鲜也是优势啊。所以,有人说,嘿客完全没有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到底是社区O2O还是成为电商的入口,是对的。

且不论顺丰内部对“嘿客”的管理混乱,或者嘿客的尴尬地位。这既是因也是果。

顺丰在一厢情愿,认为代收费代收快递等服务可以吸引小区里的居民去购物,而购物收快递又能促进自己的其它社区O2O服务……却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市场,也就是它要服务的人群的需求。或者说,它知道他们的需求,但并不知道如何满足它。

一口气开了3000家店……如果是做超市或者便利店,这已经足够了。但如果是要做社区o2o的话,这样的数量级是远远不够的。单看上海地区,500家店才勉强算是覆盖了市区的社区而已。所以“嘿客”在顺丰内部自然会变得地位尴尬——它不盈利,也无法为其他部门的业务形成联动。因此其他部门并不热衷于与其合作,继而,恶性循环。这并不是说是顺丰本身内部管理混乱,故意为之。

如果顺丰把嘿客当成虚拟超市,那么,它需要培养出用户的消费习惯——简单来说,如果让他们下班后,想到明天要买菜就很辛苦的时候,会走进嘿客的店里,买好明天的生鲜商品。那么很好。但糟糕的是,他们没有这个习惯,而顺丰也没有培养出他们这个习惯。虚拟超市,如果是在互联网上,或者移动互联网上,那么很好。例如现在的顺丰优选,确实做得不错。但,你看,如果我想要买明天的菜,干嘛不在顺丰优选上直接买?你可以说,还有生活用品……这也不是顺丰的优势。例如那天我走进去的那家嘿客店,尽管听上去它的尿布在促销,非常实惠。可我就是下不了决心买——上面布满了灰尘,见了鬼我才会对它的来源毫不怀疑。

所以,嘿客的问题就在这里。它既然已经落地了,不管是不是虚拟,它首先还是个超市。不管你是要做上海的农工商这样的本土实惠的超市,还是ole'、City Super这样洋气的超市,你都得要醒目,让人们路过的时候知道“嘿,这里有个超市呢”。但它的店面设计到面积大小,都不足以让人意识到这里是可以买东西的地方。当它拥挤在黄山骨头汤、南翔小笼包和各种中介的店面中时,真的很少有人会留意到它。顺便说一句,除了长得像卖高血压计,常年招收大叔大妈去上课的那种点之外,它还蛮像二手房中介的。店面设计的的主要颜色竟然是黑色……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社区的环境就是这样啊。真好奇,嘿客当时是如何做的调查。

店面不够醒目还能做成知名超市的,据我所知只有全联超市。它是全台湾最便宜的东西聚集地,店面昏暗,货架拥挤……它号称自己压缩了所有可能的成本,所以才能卖便宜的商品。它的店面真的很难发现。但全联超市也在改变。先在,它也开始针对都市年轻人,把店面改得亮堂、货架重新设计……

所以嘿客到底要做怎样的超市。我的意思是把货物卖给谁的超市。它其实还没有弄得很清楚。于此同时,它还要面临的是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莆田网、本来生活以及顺丰优选等等等等电商的竞争,和各种便利店、社区超市的实体店的竞争,嘿客不尴尬,我就真不知道谁会尴尬了。

所以,最近看到的嘿客要改名“顺丰家”,这挺好的。至少它明确了一件事情,我是顺丰的,我的服务就是围绕顺丰来做的。这个定位可是比“嘿客”要清晰多了。但至于是否有效,就要看它具体怎么改了。

反正,嘿客这个东西,真的是非常失败的一个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