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之后将会对专车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fincon 2015年07月13日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Warelli 2015年07月13日

我的看法如下,专车市场,过于混乱,而且司机不视其为职业,而更多的是兼职。造成市场过度繁荣,不能充分显现市场需求。这次版本管理办法,是政府正式介入这个市场的一个标志。明确了专车归位出租车管理。

 

会带来几个阶段:1是UBER和滴滴快滴,需要申请牌照,旗下注册司机需要考取相应证书。2是会带来专车司机的相对稀缺,国家会对总量进行控制,这样专车公司即可盈利。3是会对运营领域进行细分,公务、公司、城市运营等,会有所区别。4是国家队进场,分别和这些细分领域的公司合资,或者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进入。

 

总之,这是一个国家必须进入的市场,1是过于庞大,属于民生范围,国有资产需要保证比例。2是这个领域法律法规还是空缺,对于监管也需要国家规范。3是符合国企混改的方向。4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其实专车公司,都希望早些正规起来,不然投入巨大。

DemiseYoung 2015年07月13日

我并不认为政府一定要介入这个市场,这可能就涉及到到底是要做一个“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问题了。现在来看,这个“办法”只是处于征询的阶段。

我的看法啊,例如Uber、滴滴这样的公司,它事实上是一个第三方“中介”形态。对第三方“中介”的公司的法规是存在的,而安全等法规也是存在的,例如《刑法》,针对兼职收入的税务问题法律法规也都存在的。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并没有针对Uber这样的形态进行明确的规定。

所以,当政府介入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这个《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有一种说法是,《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是将所有在Uber、滴滴等注册的私家车列入了出租车的范畴,也承认了它们的运营资格。但“专车”与注册的私家车辆是两类车,它们的司机也是两类人。某曾经“黑”Uber的那家公司,它们事实上是一家非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公司,但更多的Uber司机是兼职。这也意味着,不能按照统一的规则来管理这些车辆。

如何界定兼职的私家车辆的运营资格始终是一个问题。从现在来看,如果通过Uber、滴滴这样的公司来发放运营资格证,那么它们也就成为了一家“出租车公司”,而非第三方中介平台。

这可能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出租车公司”的界定已经不适应于这个新的经济秩序了。

这在很多国家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兼职的私家车车主,到底算是兼职,还是专职,还是合同工?换句话来说,他们跟公司到底是要签时间还是签项目的合同?在他们运营时,谁来保障这些人的权益包括安全?当出了事故,应该由谁来负责这个保险费用?车辆的保险应该谁缴纳?他们的收入分成应该如何界定?应该如何上税?由谁纳税?等等等等。

举例来说,但看安全问题的话。这不仅是乘客的安全问题,还有司机的安全问题,以及车辆的安全问题。传统出租车公司是由公司购买保险,但司机需要向公司缴纳“份子钱”。份子钱里事实上包括了公司的运营资格费用、维护费用、保险费用等等。那么如果原来的第三方平台变成了“出租车公司”,那么这笔费用到底谁来承担?同时原来的第三方平台还需要对注册的司机以及汽车资格进行更严格的审核,这又是一笔沉重的成本。

所有的成本必然将转嫁到乘客身上。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车子都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出租车。利用闲置资源,变成了不再存在闲置资源,新的经济秩序又重回旧经济秩序中。特别是按照现在的说法,私家车不纳入《管理办法》而是将退出“专车”服务中……这样真的好吗?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这不需要管理。而是,应该如何界定这一批兼职司机的身份的问题。无论是把它们当成“由网络预约的专车专职司机”来统一管理,或者索性一刀切,把他们都赶出去,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恰当的做法。

不过,我们还是要看这个《办法》最后到底是什么形态才能知道,它的出现将如何影响这个市场。不过我并不是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