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为什么互联网圈都流行“内幕传播”??

fx忙碌 2015年10月09日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任海燕 2015年10月09日

内幕传播输入非常规传播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的研究表明,内幕消息有五个特点:第一,新闻越新鲜,人们议论越多;第二,对人们工作越有影响,人们议论越多;第三,越为人们熟悉的,人们议论越多;第四,人与人在生活上有关系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第五,人与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触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

内部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一般是:私下传播,内幕井喷,消息落实。

和公司内部的小道消息一样,内幕传播的好处是短时间可以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坏处就是传播过程不可控。如果主动使用内部传播方式发布消息,可能最终流传开的内容已经和自己的初衷南辕北辙相去十万八千里了。企业对主动的内部传播方式要慎用,对被动的内幕传播要加强自己的公关应对。

对于围观群众,要知道内部传播可能是被动(泄密,爆料等),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猜测。

邓晓乐的营销世界 2015年10月09日

先说内容(content)吧,一般来讲Content的常规来源包括:

1、循环利用你所知道的;2、将新闻内容整理后进行策划;3、进行调查;4、成为业界的播报员;5、访谈业界的领袖;6、分享你的演说或展示内容;7、访谈你自己;8、回答热门的问题;9、创造视觉上的要求;10、以影音内容展示特长……等等 。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内幕(insider)事实上也就是4和6的结合体。不过,在传播学中,事实上是没有“内幕传播”这个专用名词的。一般社会学,或者心理学中会将它称为“小道消息传播”。上面那位朋友所提到的戴维斯教授(K.Davis)就曾经研究过组织内“群体沟通”。

在研究“群体沟通”时,他在一家皮革制品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了67位管理人员,发现了非正式沟通途径的四种传播方式:1.单线式。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递到最终接受者;2.流言式。一个人主动地把信息传递给其他许多人;3.偶然式。按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4.集束式。把小道消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人。

集束式又称葡萄藤式,是比较常见的非正式沟通途径,经常出现在茶水间。

他的研究表明了——也就是上面那位朋友所提到的——小道消息的五个特点:第一,新闻越新鲜,人们议论越多;第二,对人们工作越有影响,人们议论越多;第三,越为人们熟悉的,人们议论越多;第四,人与人在生活上有关系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第五,人与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触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

一般来讲,小道消息是以口头传播为主,容易形成,也容易消失。赫尔希对6家公司的30件小道消息作了调查分析,发现有16件毫无根据,5件有根据也有歪曲,9件真实。所以,事实上,小道消息的虚假性占比非常高。也因此,在组织内部,如果小道消息盛行,那么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组织内沟通渠道不完善,组织成员存在忧虑心理和抵触情绪,很有可能造成不利于企业的管理,破坏凝聚力的结果。

不过,这并不等于不能利用小道消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来进行企业的对外传播。

如果有做传媒的朋友,肯定很清楚,记者在采访时,往往会遇到对方告诉你的一些“秘密”。他们会整理这些“秘密”,做相应的调查后,写出一篇篇“内幕”。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秘密,并不是真正的秘密,而只是对方希望记者协助传播的内容。不过,大众心理对于“内幕”的渴求使得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实现更大范围传播的目的——无论这个内幕是真是假。在传播的时候,大众更容易倾向于相信“内幕”,而不是“官方新闻”。

这也是为什么野史经历几千年却依然能在大众中传播,而人们对于正史却知之甚少的缘故。这同样也是为什么电影电视娱乐公司会主动“爆料”给记者,甚至例如英皇还会自己创办八卦杂志,主动传播自己旗下艺人的“八卦”。做娱乐条线的记者应该很清楚,他们经常会收到宣传发给他们的“惊爆内幕”;而很多所谓“偷拍”,要么是明星的经纪人自己拍的,要么就是通知传媒时间地点“邀请”他们来拍的——除了风行,风行是有职业素养的。

而社交化的现在,让“小道消息”或者“内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实现传播者的目的。它的途径包括非官方账号,以及“陌陌”爆料群等等……而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更多利用这个方式呢?很简单,他们懂啊,不仅是懂而且是非常擅长。日常“内幕”就有包括“惊爆!某公司的食堂”、“X公司薪酬曝光”这样的消息。

最近的,也就是新美大的事情,提前的“内幕”曝光是属于传播的预热——这样才能实现在正式消息出现时的高关注度。

所以,别再相信什么“内幕”了。真正的“内幕”事实上是属于“商业机密”,一旦泄露,传播者很可能会面临收律师信、被起诉的局面。包括小区里大妈大叔的那些“我有内幕消息,你买这只股票吧”那种……真正有内幕消息还交易了,你们以为证监会是喝稀饭长大的吗?

小时候可胖了 2015年10月10日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