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时代进入黄金期还是黄昏期? 董梦迪 2015年10月15日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发布 那年冬天雪很厚 2015年10月15日 我现在觉得pc对我来说 像是辅助品 回复 12 牧野俊风 2015年10月15日 黄昏期 回复 12 Ruby 2015年10月15日 pc当然不是黄金期,pc的黄金期早就已经过去了。这其实都没有太多好说的了。这和为什么自2000年代前期开始,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直接的关系。软件公司,在微软没有一统江湖之前,当然也是存在的。不过,在70年代、80年代,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其实并不存在什么软件硬件这样严格的区别的。大型电脑后,商业社会开始走向个人电脑的时代。当年,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他们所使用的是连接至大型电脑的终端。惠普是车库文明的先锋,那是一个崇尚硬件的时代。人人都觉得能做出单片机……就是绝世天才。至于是不是还能为它写代码,这不重要。那些只会连终端玩游戏的家伙,只不过是留着长发的嬉皮士而已。软件只不过是为硬件服务的……这是当时,一个普遍的共识。IBM正在试图与惠普争夺未来浩瀚的个人电脑世界,那时候,在人们眼里,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那是多么科幻的未来啊。所以,比尔盖茨当年如果不是搭上了IBM,搭建——至今任然有人认为是抄袭——一套统一的操作系统,现在也没有微软了。当初为什么IBM能容得下这个毛头小子,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背景不错,而是认为靠着这套系统,自己就能让pc进入每个人的家里——这么大~~~的市场,这么深远的使命,绝对不是一两台大型级能比拟的。此后,那个说话总是晃来晃去的小毛头,最后说服了全世界的人——除了乔布斯。当然IBM没想到,比尔盖茨最后把自己的操作系统变成了通用的,翻身成为了PC联盟的霸主。而乔布斯也被打败了。然后世界变成了:造pc有什么了不起,会写代码才是绝世天才。在个人消费电脑的时代,硬件的位置被挤到了边缘。随便哪个电脑城的16、7岁的小伙子都能20分钟给你组装一台电脑出来,他背后是满屋子的零件芯片。乔布斯之所以被打败的原因是,他只为自己的电脑写代码。这使得苹果的电脑造价昂贵,并不适应大众市场。那时候的年轻人是多么为电脑痴狂啊,我泱泱大国的年轻人买不起电脑,也要去“网吧”——其实就是局域网吧,联网打游戏。当然,最早其实就是去用电脑打单机游戏。联网打游戏的普及是在90年代后期了。于是人们习惯了,软件公司大于硬件公司的局面。这也是Intel和AMD争天下的时候……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操作系统有发言权,也就是微软。不过,这也是针对个人电脑市场而言的。企业级市场还是老格局,硬件公司大于软件公司。企业级市场里,对于硬件要求高,安全性能要求高,并不需要普世的软件。Unix是当初流行的企业级操作系统。但和微软相比,它是开放的平台。虽然相对于苹果,微软已经算是开放的了。不过,当一个世界里有人权限最高的时候,它当然不是开放的。当初微软想进入企业市场,似乎是想通过.net版本,抢夺Unix,也就是服务器的份额。它有所进展,但进展不算太大。到现在为止,它仍然不能在企业级市场里称为王者。在微软霸权的pc时代里,软件公司与硬件公司互相看不顺眼。联盟未必就是铁打的,硬件公司也希望能赚软件公司的钱,他们认为,你软件公司成本那么低,却比我们更能赚,一年能升级好几个版本,卖好多次,我却只能买一次;软件公司认为,没有我们,你们卖个屁电脑啊,我们升级不就是为了让你能卖新电脑吗……总之,联盟内部的裂痕一直存在。利益嘛,最后总是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到了2000年代后,PC的普及带来的是互联网的普及——它再一次颠覆了这个世界。与此同时,更小、更快、更方便同时也是更便宜的设备开始取代pc,最早是笔记本电脑,然后曾一度走红的个人助理,然后黑莓横空出世,然后又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上网本……再到乔布斯的iPad……微软跟不上时代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联盟的破裂。不就是人才吗,我们有钱就有人……个人消费世界里,硬件公司与软件公司的鸿沟被填平了。再到智能手机的时候,硬件与软件其实已经不能分开了。例如苹果这样的封闭系统才得以重新获得世界的青睐。这不仅仅是苹果一家公司无薪偿胆五十年的原因。世界已经变化了,一切都是利益驱动的。所以题主问,pc是不是可能已经是黄昏时代了?如果你把pc看成台式机的话,不仅是黄昏……都快深夜了。你现在看谁家里还把台式机当家用电器啊?但,如果你把PC看成Personal Computer的话,那么,我认为就像主席所说的,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吖……最后,我只想说,归根到底,约翰·冯·诺依曼才是真正绝世不出的天才。我的回答完了。有很多错误,我也不想去查资料了,全凭不靠谱的记忆以及当年对比尔盖茨的迷恋来回答的。谢谢大家。 回复 26 允灏天 2015年10月15日 走过了辉煌,抛物线的下行区间。 回复 16 Farida Garna 2015年10月15日 借着这个问题我想谈谈pc行业里的大佬们,因为无论现在是黄金期还是黄昏期,还是得看他们! 我顿时觉得以前的世界好简单啊,一部分人做软件,一部分人做硬件。大家结盟,各做各的,各司其职。当年的乔大神不就是因为不结盟,自己又做软件又做硬件,所以才被排挤的。然而当年那些排挤苹果的某某和某某某们现在都已经不行了。因为大家实在无法紧密贴合,某种程度上,各自的体验出现了问题。随着现在大家都加快集团化,展望整个PC行业后期的发展应该是,就算结盟,但总有雄霸一方的野心,也都争坐同盟里的头把交椅。 IBM就总觉得自己不能让微软牵着鼻子走,但IBM最后做的是中间件。中间件就是能满足各个层软件之间用的通讯软件,你无论在什么系统里嵌入什么,都要个桥,那么IBM就来充当这个桥,所以也谈不上让微软不让微软。 80年代的IBM就是卖电脑,如果微软不靠着跟IBM结盟,他在哪儿呢?所以IBM在90年代就退出去了嘛,到2000年前后IBM的软件都是中间件和底层软件了,根本没有应用层的,这就是他讨巧的地方。同样是90年代,惠普开始琢磨着自己做应用层的软件,基本都是所谓的万能接口,在哪里都能用的那种,果不其然2000年前后就惠普就重新翻身了。 所以大家现在软硬不再分家了,都集团化,我都能做,要你干嘛? IBM没放弃应用层面的数据库,后来放弃了个人市场,做企业市场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了,他相当于回到自己的主战场,因为他本来就是做企业市场出身的。企业市场是IBM、EMC这样公司的天下。 微软是霸了pc的底层系统市场,但企业他一直进不去。有的人认为微软进入了企业市场,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小公司用微软搭建可以用,但小公司的量不大啊,况且小公司要跟大公司对接的时候,还得用其他系统,微软搭不进去。一般来讲,小公司的需求其实跟pc市场需求差不太多,配置也一般用pc来做,所以他能进去小公司。做企业的微软最好的时候和LINUX平分秋色,但LINUX是企业级的系统,微软不是。严格地说,微软霸住了操作系统层面。其他公司要么更往上去做应用,要么退下去做底层应用。 惠普当年弃用自己的大型机操作系统改用微软,大家哀嚎一片。我记得从.net开始惠普就想做,他想把企业市场变成pc一样的通用市场,但事实上,企业市场并不是通用市场。 我个人觉得就现在的PC行业的底层系统,还是微软和苹果的天下。 回复 15
pc当然不是黄金期,pc的黄金期早就已经过去了。这其实都没有太多好说的了。这和为什么自2000年代前期开始,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有直接的关系。
软件公司,在微软没有一统江湖之前,当然也是存在的。不过,在70年代、80年代,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其实并不存在什么软件硬件这样严格的区别的。大型电脑后,商业社会开始走向个人电脑的时代。当年,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他们所使用的是连接至大型电脑的终端。惠普是车库文明的先锋,那是一个崇尚硬件的时代。
人人都觉得能做出单片机……就是绝世天才。至于是不是还能为它写代码,这不重要。那些只会连终端玩游戏的家伙,只不过是留着长发的嬉皮士而已。
软件只不过是为硬件服务的……这是当时,一个普遍的共识。IBM正在试图与惠普争夺未来浩瀚的个人电脑世界,那时候,在人们眼里,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那是多么科幻的未来啊。所以,比尔盖茨当年如果不是搭上了IBM,搭建——至今任然有人认为是抄袭——一套统一的操作系统,现在也没有微软了。当初为什么IBM能容得下这个毛头小子,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背景不错,而是认为靠着这套系统,自己就能让pc进入每个人的家里——这么大~~~的市场,这么深远的使命,绝对不是一两台大型级能比拟的。此后,那个说话总是晃来晃去的小毛头,最后说服了全世界的人——除了乔布斯。
当然IBM没想到,比尔盖茨最后把自己的操作系统变成了通用的,翻身成为了PC联盟的霸主。而乔布斯也被打败了。然后世界变成了:造pc有什么了不起,会写代码才是绝世天才。
在个人消费电脑的时代,硬件的位置被挤到了边缘。随便哪个电脑城的16、7岁的小伙子都能20分钟给你组装一台电脑出来,他背后是满屋子的零件芯片。
乔布斯之所以被打败的原因是,他只为自己的电脑写代码。这使得苹果的电脑造价昂贵,并不适应大众市场。那时候的年轻人是多么为电脑痴狂啊,我泱泱大国的年轻人买不起电脑,也要去“网吧”——其实就是局域网吧,联网打游戏。当然,最早其实就是去用电脑打单机游戏。联网打游戏的普及是在90年代后期了。
于是人们习惯了,软件公司大于硬件公司的局面。这也是Intel和AMD争天下的时候……不过,归根到底还是操作系统有发言权,也就是微软。不过,这也是针对个人电脑市场而言的。企业级市场还是老格局,硬件公司大于软件公司。企业级市场里,对于硬件要求高,安全性能要求高,并不需要普世的软件。Unix是当初流行的企业级操作系统。但和微软相比,它是开放的平台。虽然相对于苹果,微软已经算是开放的了。不过,当一个世界里有人权限最高的时候,它当然不是开放的。当初微软想进入企业市场,似乎是想通过.net版本,抢夺Unix,也就是服务器的份额。它有所进展,但进展不算太大。到现在为止,它仍然不能在企业级市场里称为王者。
在微软霸权的pc时代里,软件公司与硬件公司互相看不顺眼。联盟未必就是铁打的,硬件公司也希望能赚软件公司的钱,他们认为,你软件公司成本那么低,却比我们更能赚,一年能升级好几个版本,卖好多次,我却只能买一次;软件公司认为,没有我们,你们卖个屁电脑啊,我们升级不就是为了让你能卖新电脑吗……总之,联盟内部的裂痕一直存在。
利益嘛,最后总是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到了2000年代后,PC的普及带来的是互联网的普及——它再一次颠覆了这个世界。与此同时,更小、更快、更方便同时也是更便宜的设备开始取代pc,最早是笔记本电脑,然后曾一度走红的个人助理,然后黑莓横空出世,然后又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上网本……再到乔布斯的iPad……
微软跟不上时代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联盟的破裂。不就是人才吗,我们有钱就有人……个人消费世界里,硬件公司与软件公司的鸿沟被填平了。再到智能手机的时候,硬件与软件其实已经不能分开了。例如苹果这样的封闭系统才得以重新获得世界的青睐。这不仅仅是苹果一家公司无薪偿胆五十年的原因。世界已经变化了,一切都是利益驱动的。
所以题主问,pc是不是可能已经是黄昏时代了?如果你把pc看成台式机的话,不仅是黄昏……都快深夜了。你现在看谁家里还把台式机当家用电器啊?但,如果你把PC看成Personal Computer的话,那么,我认为就像主席所说的,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吖……
最后,我只想说,归根到底,约翰·冯·诺依曼才是真正绝世不出的天才。我的回答完了。有很多错误,我也不想去查资料了,全凭不靠谱的记忆以及当年对比尔盖茨的迷恋来回答的。谢谢大家。
走过了辉煌,抛物线的下行区间。
借着这个问题我想谈谈pc行业里的大佬们,因为无论现在是黄金期还是黄昏期,还是得看他们!
我顿时觉得以前的世界好简单啊,一部分人做软件,一部分人做硬件。大家结盟,各做各的,各司其职。当年的乔大神不就是因为不结盟,自己又做软件又做硬件,所以才被排挤的。然而当年那些排挤苹果的某某和某某某们现在都已经不行了。因为大家实在无法紧密贴合,某种程度上,各自的体验出现了问题。随着现在大家都加快集团化,展望整个PC行业后期的发展应该是,就算结盟,但总有雄霸一方的野心,也都争坐同盟里的头把交椅。
IBM就总觉得自己不能让微软牵着鼻子走,但IBM最后做的是中间件。中间件就是能满足各个层软件之间用的通讯软件,你无论在什么系统里嵌入什么,都要个桥,那么IBM就来充当这个桥,所以也谈不上让微软不让微软。
80年代的IBM就是卖电脑,如果微软不靠着跟IBM结盟,他在哪儿呢?所以IBM在90年代就退出去了嘛,到2000年前后IBM的软件都是中间件和底层软件了,根本没有应用层的,这就是他讨巧的地方。同样是90年代,惠普开始琢磨着自己做应用层的软件,基本都是所谓的万能接口,在哪里都能用的那种,果不其然2000年前后就惠普就重新翻身了。
所以大家现在软硬不再分家了,都集团化,我都能做,要你干嘛?
IBM没放弃应用层面的数据库,后来放弃了个人市场,做企业市场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了,他相当于回到自己的主战场,因为他本来就是做企业市场出身的。企业市场是IBM、EMC这样公司的天下。
微软是霸了pc的底层系统市场,但企业他一直进不去。有的人认为微软进入了企业市场,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小公司用微软搭建可以用,但小公司的量不大啊,况且小公司要跟大公司对接的时候,还得用其他系统,微软搭不进去。一般来讲,小公司的需求其实跟pc市场需求差不太多,配置也一般用pc来做,所以他能进去小公司。做企业的微软最好的时候和LINUX平分秋色,但LINUX是企业级的系统,微软不是。严格地说,微软霸住了操作系统层面。其他公司要么更往上去做应用,要么退下去做底层应用。
惠普当年弃用自己的大型机操作系统改用微软,大家哀嚎一片。我记得从.net开始惠普就想做,他想把企业市场变成pc一样的通用市场,但事实上,企业市场并不是通用市场。
我个人觉得就现在的PC行业的底层系统,还是微软和苹果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