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酒店行业中如何用薪酬增强激励作用?

╮(╯_╰)╭ 2016年07月07日

我们是位于郊区的一个高级度假村,以前主要是接待一些政府官员,所以各项设施都比较完备。但因为我们度假村有一定的历史,薪酬激励体系比较落后,特别是技术人员的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原先度假村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采用的是岗位加能力的工资制,按照岗位级别和能力级别发放工资。能力级别的区分则是基于个人是否拥有能力证书和拥有证书的等级,对于厨师来说,评价标准就是厨师等级证书。无论实际烹饪水平如何,厨师长比普通厨师的工资高,有厨师证书的工资比没有证书的高,特一级的厨师工资就比一级别的厨师高。工程维修人员也是如此。度假村领导本以为这种工资制度能够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能力,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诸多人员通过买卖证书,而非提高自身能力来获得高薪酬,员工持有假证书的现象普遍。此外,技术工人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基于证书的能力工资制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那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跟帖  |   0条内容
添加图片
牧野俊风 2016年07月07日
在原来基础上,加上业务能力评级,应该可以了
王治 2016年07月08日

其实如题所述,提问者基本上也明白了原来薪酬体系中的弊端所在。我个人认为“原先度假村技术人员的基本工资采用的是岗位加能力的工资制,按照岗位级别和能力级别发放工资。能力级别的区分则是基于个人是否拥有能力证书和拥有证书的等级,对于厨师来说,评价标准就是厨师等级证书。无论实际烹饪水平如何,厨师长比普通厨师的工资高,有厨师证书的工资比没有证书的高,特一级的厨师工资就比一级别的厨师高。工程维修人员也是如此。"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鼓励员工多掌握技术,持证上岗,按级发薪。那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却起到反作用呢?

一是,唯证书论太绝对,忽略了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差距。所以有人通过买卖证书,而非提高自身能力来获得高薪酬。对酒店而言,证书能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能否受到工作伙伴、宾客的认可。

二是,证书是一种能力的认可,但如果剑走偏锋,容易走极端,伤己害人。所以,证书只能是一种参考,可以在薪酬以一个系数比例来体现。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否将证书转换为生产力,创造业绩价值。所以,在酒店内部除证书占一个小比例系数外,酒店内技能大赛的成绩、团队合作网评率、宾客菜品点单率也应纳入薪酬系数中,且还应是大比例系数。最终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

三是,对于技术工人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薪酬体系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联关系,没有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所以留不住优秀员工。要解决此问题,应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其核心就是将酒店的业绩与员工的付出、培训经历、工作能力、获奖情况等关键指标相挂勾,不再是唯证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