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报表
1.什么是分部报表
分部报表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表,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利用度。
分部报表反映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经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的情况,是对企业整体利润以分部为基础进行的进一步细分和说明。利润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企业总体的赢利能力信息,但对于一个经营多种业务或者跨行业、跨地区经营销售的企业来说,企业整体赢利能力信息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决策分析的需要。企业的赢利能力受到行业竞争和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机会和风险。报表使用者不仅需要了解企业整体赢利能力,而且还需要了解企业在某一领域(包括行业和地区)的利润信息,然后结合行业和地区的机会和风险信息进一步分析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现金流量情况。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那些从事多种行业和多个地区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在编制利润表之后,还应编制以业务和地区为分部的分部报表。
目前,分部报表的编制与披露在我国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社会公众对分部信息披露的需求将不断的提高。但是,分部报表目前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部资产、分部营业利润和亏损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使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因此,财政部应尽快发布分部会计报表的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分部收入、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及披露等,指导企业编表人员进行操作。
2.分部报表的编制意义
1、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企业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总括地反映一个企业综合会计信息,了解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只有了解了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公司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等分解信息后,才能正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而经过内部交易抵消后的会计报表数据则无法完成这一目标。例如有A和B两个业务部门的企业,某年度A业务部的盈利是2000万元,而在B业务部则亏损了1000万元。仅从企业的会计报表来看,企业盈利1000万元,企业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从企业会计报表中了解这1000万的利润中到底A和B各贡献了多少。如果会计报表使用者单凭这1000万元的盈利就沾沾自喜,再给B业务部追加投资,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2、分部报表是投资决策分析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
整体中一个表现不佳的成员就象一个果实中枯萎的部分,它将使整个果实都腐烂。因此,缺少分解的信息,将使投资者无法合理的预测整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有些上市公司利用某一业务的较高盈利能力来掩盖其它业务较低的盈利能力,甚至亏损。如果,企业提供了分部报表,投资者可利用分布信息分析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使股票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3、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
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是由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及劳务的盈利综合而成的。由于企业各种产品在其整体的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能够产生的利润也不尽相同,要把握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要分析企业的整体情况,也有必要分析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地区来说,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业绩是由各生产经营地的经营业绩所组成的,要了解和把握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则需要分析各地区的经营业绩。
另外,分部报表的编制,有利于债权人对公司债偿能力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也有利于债权人改进对公司未来利润和现金的预测能力。同时,分部报表还可为政府了解不同行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关产业、税收、金融政策法规,促使地区之内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分部报表的分部确定
在披露分部报表时,首先必须确定报表中主体的部分——分部。所谓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部分。《企业会计制度》将分部分为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1、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业务分部是指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组成相关产品或劳务、并承担着不同于其它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
业务分部与一般意义的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对干企业来说,某一业务部门可以是一个业务分部,也可以由若干个业务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可以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将具有相似风险和回报的生产若干种产品或劳务的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
2、地区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地区分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它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地区分部与一般意义的地区也不完全相同。划分地区分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各分部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回报,而不单纯是以某行政区域作为其划分依据。不能将有重大不同风险和回报的经营区域划分为一个地区分部。企业在实际划分地区分部时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生产经营所在地经济和政治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所在地生产经营是否相似和是否有外汇管制等。
3、报表分部的确定
分部报表在确定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后,并不是将所有分部的信息都单独对外披露。分部信息披露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只有那些相对重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企业会计制度》对符合标准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进行了具体分类:
1)重要性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判断其重要性主要是依据其是否达到下列各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
- 一个分部的收入,包括对外营业收入、对其他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各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
- 分部营业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或亏损)分部合计的10%以上;
- 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以上。
2)报表分部75%的标准。
企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符合上述三项10%的标准确认为报表分部后,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应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的比例。也就是说,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的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表分部的数量,直到达到75%的比例。
3)报告分部的数量不超过十个
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未达到总收入75%的标准,必须增加分部的数量,但增加分部的数量,也不是无止境,《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重要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超过十个时,则应当将某些类似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予以合并,使报告分部的数量达到这一要求。在企业将两个或多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合并为单一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必须考虑其在长期财务业绩、以及经营风险和回报方面具有的相似性。
分部确定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注意保持报表分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一贯性。如果前期某一分部未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之一而未纳入分部报表的编制范围,本年度由于经营状况改变等原因达到上述条件而应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应该对以前会计年度相关的分部信息予以重编,以使分部相关信息可比。
4、分部报告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分部报告的形式分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次要分部报告形式。所谓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是指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该分部披露其基本信息的分部。不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披露的分部信息,则属于次要报告形式。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可以采用业务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也可以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回报的主要来源及其性质,确定其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其风险和报酬主要受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业务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地区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
4.分部报表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1、分部营业收入
分部营业收入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收人,以及企业收入中能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某一分部的相关部分收入。分部收入分为对外部客户的营业收入和与其他分部交易的收入。分部收入不包括非常项目取得的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等。
2、分部销售成本
分部销售成本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相对的销售成本,即是指企业利润表中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销售成本,以及能按合理的方法分配给该分部的费用。在披露分部会计信息时,要将分部对外销售成本、对其他分部的销售成本分别列示。
3、分部期间费用
分部期间费用是指某一分部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期间费用,以及能按合理的方法分配给该分部的期间费用。分部期间费用包括归属于某一分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部期间费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以及其他与整个企业相关的费用等。
4、分部营业利润
分部营业利润即某一分部的经营成果,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减去该分部销售成本及分部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5、分部资产
分部资产指分部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经营资产。分部资产包括用于分部经营活动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分部资产不包括用于企业总部一般用途的资产。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税款资产。
6、分部负债
分部负债指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经营负债。分部负债包括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预收帐款、产品格保准备等。分部负债不包括借款、与融资租入资产相关的负债以及其他为非经营目的而承担的负债,也不包括递延税款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