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设施
1.什么是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是指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
2.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及信息通讯设备等。
自人类社会有生产剩余开始,就有了储存,仓库是物资储存的设施。按照不同的角度、特征和标志,仓库有自家仓库、营业仓库、公共仓库、保税仓库及保税堆货物等。仓储设施在整个物流中有着以下重要作用:
(1)物资保管的功能。任何仓库都具备一定的空间,用以容纳物资。现代的仓库不仅是放物场所,还具有各种设施起到适度的保管和保值功能。
(2)调节物资供需的功能。供应与需求存在广泛的联系,同时也相当的复杂矛盾。供需不平衡时,仓库的储存可起到“蓄水池”式的调节作用。
(3)调节物资运输的功能。由于运输工具的不同,运输能力千差万别。这种由于运输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运输矛盾,可用物资的储存来解决,这便是物资储存调节运输的功能。
(4)物资配送的功能。现代物流事业较发达国家的仓库,已由原来的仅储存货物变为流通配送中心。也就是说仓库要完成物资的分检、配套、捆装、流通加工等新的作业要求,使得仓库具有了物资配送的功能。
(5)节约物资的功能。节约物资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因为人们的生产剩余在一定时间的储存而不至于造成浪费。
装卸和运输活动渗透在物流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决定着物流业的顺利进行。运载设从大的方面分成两部分:一是装卸搬运机械;二是运输机械。装卸搬运机械包括:起重机、叉车、集装箱装卸搬运和托盘化装运。运输机械包括:公路运输的各式载重汽车,铁路运输的火车,水路运输的船舶,航空运输的飞机,管道运输的管道等等。 随着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计算机在物流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讯设备一般包括:电话、电报、电子商务、无线发射塔等。计算机及通讯设备联系了整个世界的生活、文化、政治、经济为一体,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大家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外界环境和信息和变化。
如上所述,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中物流基础设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高物流效率
物流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得原材料、燃料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进行。物流能够如此有效的提供给生产者物资就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物流效率。以运载设施来说,在运输过程中,装卸机械在货物的搬运转移中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快捷和准确为物流提供信息服务,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2、降低物流成本
仓库拥有保管物资,调节物资供需、运输和配送,以及节约物资的功能。这些功能减少了物资的浪费,对物资的分检、加工等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检查的重复。如此一来大大降低物流的成本。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的发展则节约了空间成本。上述的仓储、运载设施、计算机及通讯是构成物流基础设施的三大块。 总的来说也就是物流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
3、改善物流条件
在早期没有汽车、火车这些交通工具时,生产条件低下,能够交换的物资本身也不多。因此没有工具可凭借时的货物流通就十分有限。现在,发达的交通设施使得物资可以到处运送。在高信息时代,计算机可以让你方便简洁的获得所需,而不用再千山万水的行走。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无疑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特别是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从长远发展来看,均需要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因此基础设施善了物流条件。
4、保证物流质量
物流基础设施中的运输机械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进行流动。通信设备保证了物资及时准确到达定点处。仓储的保护设施使物资质量得到保证。整个物流过程顺利,货物质量保证,及时准确到达目的地,这些充分表明物流基础设施保证了物流质量。
3.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其物流成本占本国GDP的10%,而我国物流业的成本则占我国GDP的20%左右。物流业其成本高而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
我国物流产业的总体状况是:一小(经营规模小),二少(市场份额能力弱),三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是关键原因之一,只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硬件条件才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我国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贡献不高,主要原因也是受制于基础设施条件,如果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物流业的贡献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以交通运输条件为例,交通基础建设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一大核心,近年来,我国把交通投资先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各地纷纷致力于交通设施建设,交通投资保持着较快的速度,国民经济的“可动性”大大提高,对降低运输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估计,交通基础改善能够使运输降低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使我国物流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使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少设施处于超负荷状态,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可以预料,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小、反应速度慢、效率低等。因此,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就需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4.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1、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
积极尝试通过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组织上的合作、实施运输与仓储的一体化经营等方式,进行经营领域的合力拓展,使之能够提供更高水平运输组织服务和仓储服务,推进这些设施成为专门化的、不失其原有特征的物流基础设施。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等相关领域的要求实际上是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因此,并非所有既有运输设施均要成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各种既有设施仍然有其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要从各种既有设施自身的角度考虑对其规模、布局、功能等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既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其次,考虑到不同领域物流基础设施在服务上的可替代性和竞争性,各种既有设施在进行功能转型发展时,要积极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整合,促进设施的综合利用。
在目前关于物流基础设施用地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应成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和引导、组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原则。
2、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由于各类运输场站与工业、商贸流通的仓储设施在服务对象上具有相当大范围的统一性和对象同一性,因此,只要充分考虑满足现代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基本特点和服务需要,专门化的物流设施与交通运输、仓储等专业化设施完全可以在规划上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是满足物流服务需求完全可以通过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设置而实现。从这种理念出发,虽然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积极制定政府规划,规划中也必须确立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空间布局,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应是在综合考虑相关专业化设施规划的基础上确立的,实际上是进行相关规划的宏观协调和相关功能在规划层面的整合。
鉴于上述原因,在交通运输及仓储等行业即将进行“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作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进行相关规和的协调,理顺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在衔接和配合中,物流规划是资源整合和提高整体设施效率的指导,其他规划是基础,是按照构建支持物流组织与发展的环境而进行的规划。特别是要在以交通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规划占地为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物流功能,防止重复建设和更多地占用土地。
3、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
要真正做到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新的发展观推进相关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需要以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相关事实上的宏观协调,改变过去传统的鸽子实施规划的做法。这种协调的基本思路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
运输场站在布局上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重合时,应使两者在布局上实现合并建设,并按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确立的功能和规模进行运输设施的建设,或依托运输设施进行满足物流组织要求的功能拓展建设,避免功能性的重复建设,政府部门要从物流基础设施整体发展的角度对重复建设具有新的认识,以便加快既有的以及规划的运输设施的整合,使运输基础设施因物流的运作组织而得以更好地发挥相关功能,推进综合运输的发展和社会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
对于城市生活功能区和工业生产产业、企业集中区域,在进行仓储用地审批和建设时,必须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导向企业利用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的相关设施或在规划区域内进行建设,推进仓储设施的社会化服务。
在城市新的工业开发和商贸功能区域,不再分散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和立足于企业自身用的仓储设施的建设,而是通过集中进行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规划的相关运输、仓储功能得到集中体现。
4、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为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组织功能和提高运作效率,要推进运输组织与服务的创新,通过依托专门化物流基础设施,专业化的运输场站,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并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的铁路运输功能的建设和形成铁路与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形成公—铁两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上的分工与配合;其次是依托港口和机场,形成与不同物流需求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模式;其三是加快公路的快运、零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中的物流组织功能提供效率与服务模式选择。
5、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
要考虑发挥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及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在区域性及城市物流组织上的功能,按照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层次和功能分工,孤立进行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其功能和作用将很难得到发挥。因此,需要通过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功能创新等途径,提高单个基础设施的经营发展能力。同时,更需要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之间的发展合作,通过在设施之间开展运输的网络化经营,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合作和分工,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高效率基础设施体系。
6、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达到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公关协调、实现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的目的,必须积极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和要求,提高作为物流组织节点的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过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成为物流及相关领域或环节实现信息化的手段,是为了推进这些领域的信息化进程,而非信息化的目的。
5.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 [1]
近几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公路里程16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1.9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铁路营业里程5.87万公里,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内河航道里程11.93万公里,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民航里程150.29万公里,近期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增开了一批支线、国际航线,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管道运输里程2.4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达3亿多平方米;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均多达数百种,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达400亿至500亿元。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对许多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此外,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发展缓慢等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效率性,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积极支持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划的大型物流园区、大型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及处于地方或部门边缘区的“节点”建设。政府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前期投资,然后采取租赁、承包、人股、分期付款等形式,通过市场招标的办法交给企业经营管理。应该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以扩大资金来源,发展现代物流。
政府管理部门还应为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挖潜创造条件。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应该给予较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界限,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综合利用创造环境和条件。在资源整合和合理利用中,要充分考虑物流的合理化,积极制定既利于城市道路交通,又便于高效率组织物流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缓和城市交通阻塞、提高货运汽车装载率、减轻环境负荷。
6.物流基础设施发展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很好的势头,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发展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热点,政府部门和企业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由于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发展现代物流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造成了对物流基础设施本身的功能的理解,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推进现代物流、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存在局限,在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手段和方式上也存在偏差,使得在物流园区(基地、枢纽)、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部分地区在物流设施规划、建设中,部分物流设施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圈地”行为,造成了在物流设施的建设上的争议,使得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物流设施以及现代物流能否健康发展产生了忧虑。
争议之一: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一方面的观点是,在我国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率还不高,对既有交通运输场站和仓储设施利用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大量占用土地和投入较大资金进行物流设施的建设,既造成重复建设,也会大幅度地提高物流成本,特别是“圈地”造成的炒地皮现象,对物流的发展不利,也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须从土地审批和建设管理等方面予以制止和控制;另一方面则认为,物流园区等设施是现代物流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设施,对组织物流服务和提高物流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对改善区域和城市投资环境有利,必须加快建设和发展,并通过政府规划予以保障。而既有设施在功能和质量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运作要求,即便是对既有设施进行整合,也是在相应地方进行重新建设。因此,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规律的。
争议之二:物流基础设施能否具有其设定的功能?目前,关于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基本理由是:通过设施为物流组织创造条件,这些设施主要是物流园区(枢纽、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并通过这种组织产生集聚货流的效应,使设施成为区域性的货物集散中心,从而抢占物流发展的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物流基础设施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流活动场所或组织的概念,而是具有物流组织功能、物流发展功能和通过物流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另一种意见是,货流中心与物流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设物流设施仅仅是满足工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对相关物流活动进行集中组织与管理运作的需要,虽然能产生物流组织中的货流集中现象,并不等于能够抢占货流中心的地位,单个物流基础设施是不可能完成供应链全过程中的各项功能的或不能很经济地提供这种功能,物流可以帮助货流中心实现相应的地位巩固和提升服务的目标,但物流基础设施本身很难具备其设定的如此宏大的目标。
争议之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会干扰相关设施的发展?既然认为物流基础设施对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进行物流设施的建设,至于各种运输场站设施,必须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以此为背景,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完全可以替代相关的规划,至少也是相关的规划要服从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此相对立的观点是,政府部门需要对现代物流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便认清物流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物流发育、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避免一味在具有专门物流功能的设施上做文章,而忽视了建立高效率供应链需要清除相关环节的障碍,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支持,需要交通运输的通畅性、高效性支撑。特别是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过分追求和缺乏综合考量的规划,必然会干扰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殊不知这些设施不能成为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合理布局和高效率、高水平发展,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目前,国内对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有了共识,即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从上述思路出发,物流基础设施的内涵应当是:物流基础设施是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按照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或分散组织的特征,从满足这种物流组织需求的角度,物流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指在特定区域,因具有上下游业务关系和产品生产过程联系的企业相对集中,或作为一定区域货流较为集中的节点地区,需要提供满足集中物流组织管理要求的专门化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在特定区域实现供应链集中管理的功能;另一类是处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对供应链具有支持作用,满足供应链管理要求的单个功能,或以单个功能为主兼具其它辅助功能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具有按照自身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布局和功能设置的特点,这些设施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枢纽、场站、仓储设施等。
如何尽快形成各种物流、运输、仓储设施的综合开发和资源整合与利用局面,是政府在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和营造物流发展的基础运作环境时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曾提出物流业是复合产业的观点,从物流设施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其核心就在于必须以物流的理念为指导,使相关产业(包括设施)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
为了使各种物流设施既满足物流组织需要,又能按照各自的规律发展,形成社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通过设施集合体的综合发展营造物流发展和物流技术应用的环境,需要确立符合物流设施整体发展要求的思路,并通过合理途径和方式谋求各类设施的共同发展。
特别是运输设施的合理发展所营造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运输网络等综合运输环境和运输效率,是物流组织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服务的根本,脱离了这一基础,物流发展的环境条件也就丧失了,发展现代物流的目的也就变得含糊不清,或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1、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
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具有服务对象相对具体和需要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的特点,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等相关领域的要求实际上是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因此,并非所有既有运输设施均要成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各种既有设施仍然有其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要从各种既有设施自身的角度考虑对其规模、布局、功能等进行科学整合,提高既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其次,考虑到不同领域物流基础设施在服务上的可替代性和竞争性,各种既有设施在进行功能转型发展时,要积极进行跨行业和企业的整合,促进设施的综合利用。
在目前关于物流基础设施用地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应成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和引导、组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原则。
2、加强新建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按照物流组织需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土地资源的约束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若不能处理好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将不利于相关设施的发展,并产生严重的相互制约和干扰。
从社会供应链的角度,物流组织功能主要是在运输场站和仓储服务支持下实现的,这种满足物流管理需要的运输、仓储的组织与服务,在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不需要独立进行,原因在于,各类运输场站与工业、商贸流通的仓储设施在服务对象上具有相当大的范围统一性和对象统一性,只要充分考虑满足现代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基本特点和服务需要,专门化的物流设施与交通运输、仓储等专业化设施完全可以在规划上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使满足物流服务需求完全可以通过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设置而实现。从这种理念出发,虽然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积极制定政府规划,规划中必须确立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应是在综合考虑相关专业化设施规划的基础上确立的,实际上是进行相关规划的宏观协调和相关功能在规划层面的整合。
鉴于上述原因,在交通运输及仓储等行业即将进行“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作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进行相关规划的协调,理顺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在衔接和配合中,物流规划是资源整合和提高整体设施效率的指导,其它规划是基础,是按照构建支持物流组织与发展的环境而进行的规划。特别是要在以交通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的规划占地为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物流功能,防止重复建设和更多地占用土地。
3、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完善
无论是既有设施整合和综合利用,还是在新建设施上进行规划的协调,要真正做到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新的发展观推进相关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需要以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实施上的宏观协调,改变过去传统的各自实施规划的做法,否则无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与功能的不断完善。这种协调的基本思路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
运输场站在布局上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重合时,应使两者在布局上实现合并建设,并按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确立的功能和规模进行运输设施的建设,或依托运输设施进行满足物流组织要求的功能拓展建设,避免功能性的重复建设,政府部门要从物流基础设施整体发展的角度对重复建设具有新的认识,以便加快既有以及规划的运输设施的整合,使运输基础设施因物流的运作组织而得以更好发挥相关功能,推进综合运输的发展和社会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
对于城市生活功能区和工业产业、企业集中区域,在进行仓储用地审批和建设时,必须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导向企业利用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的相关设施或在规划区域内进行建设,推进仓储设施的社会化服务。
在城市新的工业开发和商贸功能区域,不再分散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和立足于企业自动的仓储设施的建设,而是通过集中进行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规划的相关运输、仓储功能得到集中体现。
4、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为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组织功能和提高运作效率,要推进运输组织与服务的创新,通过依托专门化物流基础设施,专业化的运输站场,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并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的铁路运输功能的建设和形成铁路与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形成公——铁两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上的分工与配合;其次是依托港口和机场,形成与不同物流需求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模式;其三是加快公路的快运、零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中的物流组织功能提供效率与服务模式选择。
5、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
要很好考虑发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以及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在区域性及城市物流组织上的功能,按照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层次和功能分工,孤立进行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其功能和作用将很难得到发挥。因此,需要通过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功能创新等途径,提高单个基础设施的经营发展能力。同时,更需要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之间的发展合作,通过在设施之间开展运输的网络化经营,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合作和分工,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高效率基础设施体系。
6、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过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当成为物流及相关领域或环节实现信息化的手段,是为了推进这些领域的信息化进程,而非信息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