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短缺经济

百科 > 经济术语 > 短缺经济

1.什么是短缺经济

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短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在原有体制下运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短缺经济主要表现

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短缺经济主要表现为:

①纵向短缺,即在资源、产品和服务通过行政配给方式分配的情况下出现的短缺。

②横向短缺,即在资源、产品和服务通过买卖方式分配的情况下出现的短缺。

③内部短缺,即企业缺少完成计划所必需的投入品。

④社会生产能力短缺,即社会生产能力利用,接近各种资源形成的 “瓶颈”。

短缺经济的普遍存在,必然会给企业的经济运行带来困难,使企业经济运行产生如下特点:

①“数量冲动”,即强烈追求产品产量的周期性循环。

②“投资饥渴” 和“扩张冲动”,即尽可能地取得多的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周期性循环。

③在当前和长远的生产和投资活动中,对价格、利率等信号反应迟钝。

④“囤积倾向”,即产品滞存的周期性循环,等等。

3.造成短缺经济的根本原因

造成短缺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再生短缺的能力,其中利润刺激的削弱、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臃肿的官僚机构、对企业的大量的行政控制等是造成短缺经济的真正原因。

4.短缺经济理论

“短缺经济”理论 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

(1)“短缺”是社会主义国家常见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是需求限制型的,经常“供过于求”;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是资源限制型的,生产增长受资源的限制,上层决策者、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必然受到物资短缺的制约,“求过于供”。

(2)“短缺”根源来自国家与企业存在着“父子”关系。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着不断扩大再生产、追求产品数量的推动力。追求产品数量→囤积原材料→物资短缺,形成了一个互相加强、自行维系的过程。“投资饥渴”症,各级领导都力图为本部门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份额,企业超支可以由国家财政补贴投资风险主要由国家承担,也是造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

(3)“短缺”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短缺”造就了一种“卖者”支配“买者”的社会关系,居民不仅要承受为得到物品去搜寻、排队、等待而付出的代价,还要经常忍受卖者或物资分配者的粗暴无礼和漫不经心。

(4)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消除“短缺”现象。改革必须首先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运行方式及其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并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短缺”。短缺克服与否以及短缺的程度如何,是检验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尔奈的这一经济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弊端的理论概括,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评论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