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
1.什么是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是以广大农村为流通范围所形成的销售市场。农村市场是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潜在购买力最大的市场。在国内市场中,农村市场居于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农村市场既是农产品的产地市场,又是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地市场和日用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就农产品的出售而言,除了一部分由生产者直接运到销地市场出售以外,大部分是在农村直接出售给流通部门或直接出售给收购原材料的工业企业。就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来说,包括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学肥料、农药和药械、农用电力设备、农用燃料、农用交通工具、农村建筑材料等,都要在农村找到销路。日用工业品虽然是城乡都需要,但它还是以农村为主要市场。
2.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特点
(1)农村市场的经济环境良好。
当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世界水平,已可自给,棉花自给有余。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22%人口的温饱问题。过去较长时间存在的农业与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扭转,解决了农业基础不牢的问题,使农轻重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当中各占1/3。农村内部在实行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化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事各种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等商品生产的农户日渐增加,一部分劳力和资金向林、牧、渔、工等各业流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各种行业(运输、储存、建筑、技术等)服务性的专业户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农村社会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的这种好形势为农村市场的开拓提供了适宜的经济社会环境。
(2)农村市场的规模日趋扩大。
农村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一方面表现为农副产品的商品量、商品率的递增;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农村的比重逐渐提升,整个农村购销两旺,流通规模在迅速扩大。
(3)农村市场的商品结构急剧变化。
农村市场的商品结构既包括农副产品的商品结构,又包括工业品消费结构和生产资料结构。就农副产品来看,种植业产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畜牧、渔业等养殖业的产品呈上升趋势;就种植业这个层次来看,粮食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经济作物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村市场的工业消费品随着农村消费需求的日趋城市化而日渐增大,尤其对食品、化纤、服装、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家庭用具等工业品的需求特别突出。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也随着农业政策的稳定和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发展而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对中小型农业机械、化肥、低毒农药等商品的需求在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
(4)农村市场内部的横向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不仅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增长了,而且对不同种类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就使得农村市场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购销联系广为增强。同时,由于农村市场横向联系的加强,作为农村市场的主要依托的小城镇由昔日冷落、萎缩的景况,转而逐步趋向复苏、兴旺,遍布全国农村的小城镇大多数已成为农村市场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活动中心。他们在提供信息、商品买卖成交、进行农产品加工以及提供贮运、修理等各种服务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城镇的发展在消化农业富余劳动力,加速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5)农村市场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市场形成了一种向心力,城乡市场相互开放,有利于扩大城乡物资交流。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产销区域。在众多的产销区域中,一方面形成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农村市场也对中心城市增强了向心力。这是先进的城市与发展的农村两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要求,也是两种经济力量相互交融的结果。这对促进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沟通城乡物资交流都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以供销合作社为基础的农村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城乡之间出现了农商联营、农工商联营、商商联营和商业与外贸联营的多种经营方式,这使得全社会的各类商品都不受城乡、地区的限制而能够自由流通,这正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