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百科 > 组织管理理论 >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1.什么是古典组织结构理论[1]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在组织结构理论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古典管理理论,它的组织结构理论称为“古典组织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共同拥有一种最好的组织模式,即通过一种层级制的高度正式安排,将组织活动由统一规定的事无巨细的计划和制度来支配。

2.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的缺陷[2]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在企业发展的“古典”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所提出的若干原则和模式,对于今天尚处于“古典”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静态特征和“机械”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地强调静态分工,忽略了企业内外部分工协作关系的动态变化;
(2)过多地强调组织中的指挥、控制和监督,忽略了组织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应有的“人性”和柔性”;

(3)假定有一个最优组织结构的存在,容易导致现有的组织结构成为超稳态结构,缺乏变革和调整的能力与动力。显然,依据这种理论选择的组织结构并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的缺陷日益显现。

3.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3]

70年代中期以来组织结构理论有了新的长足发展,除了在这之前已经出现的组织结构理论继续进行一些发展外,在组织结构理论领域,还出现了四个与结构权变理论分庭抗礼的新范式,它们是制度组织理论、总体生态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经济学。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这20年里,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六个基本走向:

(一)在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发展组织结构理论

泰耶尔(Thayer,1972,表示提出理论的最初年份。下同)的非层级结构模型(Non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黑格(Hage,1974)的组织控制理论(Cybernetics)继续对组织结构的权责结构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二)在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组织结构理论开辟的理论传统上进一步发展组织结构理论

斯梅尔斯克(Smircich,1983)的组织符号主义(Organizational Symbolism),费恩(Fine,1984)的组织文化理论(Organizational Cultures),费古逊(Ferguson,1984)的男女平等主义组织理论(Feminism),沙通(Sutton)和拉发里(Rafaeli,1988)的情感主义组织理论(Emotionalism)进一步地从情感和人性的复杂性的角度分析非正式组织结构的运作过程和功能。

(三)结构权变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结构权变理论产生于60年代,在7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各种新的组织理论的冲击,逐渐失去其支配地位。尽管如此,在80年代和90年代,它仍然为许多研究者所推崇,并有很大的发展。权变要素的研究范围扩大,任务相互依赖和产品生命周期被作为权变要素加以研究。对信息处理模型和网络组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四)社会学继续为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从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开始,社会学就对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韦伯就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官僚制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而人际关系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的组织结构理论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组织结构理论进行了发展,在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最为强大的影响,组织社会学成为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0年代中期以来,呈现了三个新的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理论,它们是汉南(Hannan)和弗瑞曼(Freeman,1977)的总体生态理论(Population—ecology),迈耶尔(Meyer)和罗万(Rowan,1977)以及祖克尔(Zucker,1977)的制度理论(1nstitutional Theory),帕弗尔(Pfeifer)和沙兰西克(Salaneik,1978)的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这三个理论范式的一个共同观点认为,组织环境是组织结构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不是管理者主导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因此,这三个理论范式属于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的类别。

总体生态理论认为,组织变革的主要机制并不是由单个组织进行的有目的的调整,而是;一个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过程,因此,当一个组织在总体水平上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将会被新的适应性强的组织所取代。总体生态理论的研究文献包含了一些所特有的专业词汇、数学模型和统计程序。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结构主要不是由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客观需要决定,而是迎合更大社会范围的团体关于组织形式的合法性、有效性的理性的看法的产物。因此,一个组织的组织结构就有表面结构和实质结构之分。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对外部资源有依赖性,因而力求通过许多手段去控制这些资源,组织有维持独立的倾向。

(五)在70年代,经济学开拓了组织理论新的发展空间,并且在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巴尼(Barney)和大内(Ouchi)在1986年出版的《组织经济学:理解和研究组织的一种新的范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组织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说明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理论。一个是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l976,表示由这两人共同提出)的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另一个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的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ation Cost Theory),还有一个是波特(Porter)在1985年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代理理论对组织结构的研究影响最大,詹森曾宣称要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进行。一场在组织科学中的革命”。

组织经济学(Organizational Economics)由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构成,它们使用经济学的概念和语言。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都认为,人是狡猾的、不值得信赖的,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组织集体组织的利益。具体地说,这个狡猾的、不值得信赖的人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他们不能信赖,必须加强控制。代理理论认为,管理不属于自己的公司的经理们,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会滥用委托给他们的权力,损害委托人利益而使自己得益,因此,委托人必须强化对代理人的控制,手段有监控、批准或者发行债券。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大公司里,中层管理人员会获取过多的工资津贴,为控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可建立多事业部的组织结构(M型公司)。

(六)结构权变理论失去主流地位,而新的主流组织结构理论还没有出现,整个组织结构理论领域进入了又一个“列强纷争。的理论丛林时代,充满生机而又混乱无序

从70年代以来,组织理论中新的学说、范式和方法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呈现出列强纷争、群雄逐鹿的格局。我们认为,这些组织结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阵营或称为五个系列,即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系列、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系列、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系列、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系列和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系列。这些不同的理论派别,尽管由于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彼此之间有很多的交叉和重叠,但在基本的理论取向上的分歧还是明显可见的,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系列强调对二些科学的组织原则的概括和分析,认为这些组织原则是普通适用的,是相对准确的,它们仍然坚持用科学的准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来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系列认为,正式的组织结构的作用是有限的,更重视组织成员个人的情感、需要和整个组织的文化特性对正式组织结构的制约作用,它们坚持用一些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来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而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系列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系列和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系列的观点,提出管理者是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主导力量的核心观点。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系列提出,组织的外部环境主导了组织结构的变革,而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系列则认为,管理者不会从组织的总体利益出发进行积极的组织结构变革,这两个理论系列都否定了管理者在组织结构变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评论  |   0条评论